编制精减了 “考公”更要注重能力
时间:2023-04-13 15:49:13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有这样的要求,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

  看到“精减”二字,也许有人会说,公务员考试可能要更难了,录取的比例也要更低了,大学生就业也要更不容易了。甚至有人会觉得,行政机关要裁员了。客观地讲,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在很多人的眼里,精减人员编制,就是精减人员,就是裁员。看到精减人员编制的消息,自然而然会与公考、大学生就业等紧紧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编制和人员并不完全相同,编制是一个单位可以安排的人员岗位,而人员岗位与人员并不完全对等。正常情况下,人员通常少于编制。但是,由于经过多轮机构改革,一些地方的超编人员尚未消化完毕,人员多于编制现象依然存在。精减编制对这些单位来说,压力比较大。而对没有超编的单位来说,压力并不算大。

  也就是说,如果单纯按照数学方式算账,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编制确实会有所减少。即便5%的幅度不是太大,但具体到一些单位,会面临一定压力。而人员编制量减少,也会对单位“补新”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更需要注意的是,方案中有这样一句话: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意思就是,人员编制总量的调整侧重于结构调整与优化。所谓的精减人员编制5%,是有的部门减少,有的部门则要增加。特别是新设部门,除人随职能走带过来的编制外,肯定也要新增人员编制。

  这也意味着,此次机构改革侧重于结构优化和调整,有的部门的人员编制确实减少了,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会影响新用人数量。相反,那些需要加强的部门、新设的部门,则要新增公务人员,近期招录的人员会增加,这自然会给大学生新的机会。

  同时要看到,此次机构改革是从国家机关开始,按照5%精减人员编制,是否各级行政机关都要按照这个比例精减人员编制,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按照目前的机构框架,上面是一根绳,下面是一条线。以市场监管为例,监管工作的重心在县乡,特别是乡镇。那么,基层编制如何精减,也需要实事求是地加以考量。

  实际上,在不久前结束的“省考”中,一些考生发现,今年省级公务员招录人数较往年有了明显增加,甘肃、云南、广西、内蒙古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录人数涨幅超过50%。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录人数高于去年,仅有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去年略降。国考招录也连续4年扩招,今年国考招录计划招录3.71万人,相比2022年计划招录人数增加了18.7%。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精减人员编制5%的要求,目前在编制的总量上对大学生参加公考没有带来实质性影响。但是,对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整体素质、奉献精神的要求,可能会产生新的变化。一些地方的公务员招录出现“冷热”不均的情况,少数热门岗位“挤破头”,而一些对报考者专业能力要求具体或基层偏远地方的岗位,甚至出现无人报考的情况,这都需要加以重视和调整。

  很多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通过招干或调用进入的公务员,近几年都要陆续退休。对大学生来说,自然是机会,但也是挑战。机会来自招聘数量,挑战来自角色代入。如果没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协调水平等,要想成功进入公务员队伍,难度会相当大。那些只会考试、不会工作,只会讲、不会做的大学生,也难以胜任公务员岗位。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上一篇:编制不是越少越好 关键要用在“刀刃上”

下一篇:考研不是目的 上生活的岸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