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件作者的署名之下标注每个作者的工作单位全称及所在地的省或直辖市或自治区的地名、市或县的地名、邮政编码,各个工作单位之间用逗号隔开。
二、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在稿件摘要之上。作者基本资料按照以下顺序列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出生地,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学位,学术简历及研究方向。上述各项除了民族和出生年用圆括号“()”括起外,其他各项均用逗号隔开。多位作者在同一“作者简介”栏目中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三、稿件正文之前须有摘要。“摘要”二字用方括号“[]”括起。摘要以100-200字为宜,简介主题范围、目的方法、内容梗概、创新之处、主要结论。
四、稿件摘要之后附关键词。关键词由3-5个反映论文主题内容、并用分号隔开的词或词组所组成。
五、稿件首页地脚标注作者对标题的解释或补充说明,有基金项目者,注明论文产生的资助背景。基金项目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正式名称全称填写,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六、稿件中的译名,除了人们熟知的外国人名(如马克思、爱因斯坦)按照通用译法书写外,其余所有人物译名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均须附注原文名;除了人们熟知的外国地名按照通用译法书写外,其他所有地点译名均须参照有关地名翻译手册给出译名,并附注原文地名。
七、注释或参考文献。论文引文的出处或参阅的各种书刊资料,其文献项目和要素须集中列在论文的文末。“参考文献”四字用方括号“[]”括起,独立一行居中。参考文献序号与文中指示序号一致,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注[1]、[2]……每条参考文献最后均以实心句号结束。
1、没有直接引文的,或对文章作解释和说明的,按顺序在本页页脚注释。
2、每条参考文献为一段;按照论文中引文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出处,每篇论文所列出处和文献凡相同的著名、书(题)名、译者和出版者、出版年,一律使用同一序号并且只在“参考文献”中列为一项。
3、参考文献包含以下顺序项目:(1)序号。(2)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文章作者、著作主编、论集主编、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等),如为著者,其后不加任何责任说明;如为编者,于责任者后加“编”作责任说明,其间用逗号分隔。多个责任者之间用逗号分隔,是外国人的要在姓名之前加国籍简称并用方括号括起,是中国古人的要在姓名之前加朝代简称并用方括号括起。此项目以实心句号“.”结束。(3)文献名称。不加书名号或引号。(4)文献类型及其标识。以英文单字母大写并用方括号括起表示以下传统类型文献: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术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析出文献(主要来自专著、论文集)[A]、未定义文集(资料、语录、文件汇编、古籍等)[Z];以英文双字母大写并用方括号括起表示以下电子类型文献:数据库[DB]、计算机软件[CP]、电子公告[EB],以英文双字母大写表示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由此组成电子文献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M/CD]-光盘图书、[J/OL]-网上期刊、[EB/PL]-网上电子公告等。此项目紧跟在文献名称之后,并以实心句号结束。(5)译者。多位译者之间用逗号分隔,并以实心句号结束。(6)出版。该项依次为出版地,只写地名全称,不写简称,不加行政区划单位,后接冒号;出版者,只写全称,后接逗号;出版年,只写4位阿位伯数,不写“年”,但报纸出版日期须按“YYYY-MM-DD”的格式表示。此项目以实心句号结束。(7)重要文献、珍稀文献可查阅处所或电子文献可获得地址。此项目以实心句号结束。(8)页码。有起止页码需要标注者,标在正文参考文献序号后,用圆括号“()”括起。
4、各类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
(l)中文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中文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期(号).
(3)中文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4)外文译著、译文
[序号][原作者国别]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中文出版者.中文本的出版地:中文出版者,出版年.或中文报刊名,年卷期号.
(5)论文集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