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须知
1 征稿范围
《地质学刊》创办于1977年,季刊;是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主管,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省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科学类科技期刊;是中国地质学会东南地区重点发展期刊,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会刊。
《地质学刊》是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省精品科技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一级期刊、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上网期刊;《中国地质文摘》、《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美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参考及预览数据库》等收录期刊。
《地质学刊》主要报道地质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欢迎国内外作者提供基础地质、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海洋地质、矿床地质、油气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矿产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中英文科研论文。
2 文 稿
文稿内容应遵守最新颁布的保密法、著作权法和计量法等法律法规。文稿须符合科技论文写作规范,以电子文档形式(Word格式)在线上传至本刊编辑部网上投审稿系统。
2.1 文题和作者:题目精炼,一般在20字以内,不宜用副标题。下一行写作者。
2.2 工作单位:列出全称及所在省、市、邮政编码。
2.3 中文摘要:概述主要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不宜过短。
2.4 关键词:根据论文的中心内容选取3~8个作为关键词,宜采用《汉语主题词表》、《地质学汉语叙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2.5 正文:分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章”,以下层次均称为“条”,其编号在所属章条内连续,并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如“3.2.3”表示文内第3章第2条中的第3条。章与条均左顶格。
2.6 插图及照片:引用的图件均须注明原作者和出版年。要求插图在A4纸大小时图像清晰,图内文字、符号的字号不宜小于小6号,不大于小5号,字体用宋体,正体。插图和照片可另附插页。
2.7 参考文献:宜是公开发表、并且是正文实际引用的文献。标注格式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参 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之9.2、10.2)。在正文的引用处标注被引文献的第一著者姓名(西文著者只著姓)与出版年,置于“( )”内,例:(张文,2009);文后的参考文献先按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种5大类分类并排序,再将各文种文献分别按著者姓氏的首字母顺序排列,字母顺序相同者按出版年先后顺序排列,集体著者标注单位名称。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必须齐全,常见文献的格式如下。
期刊中析出的文献——著者,出版年.题名[J].刊名,卷(期):起止页码.
普通图书——著者,出版年.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引文页码.
科技报告——著者,出版年.报告名[R].保存地:保存者.
论文集、会议录——著者,出版年.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
学位论文——著者,出版年.题名[D].保存地:保存者.
国际、国家标准——标准提出者,出版年.标准名称:标准编号[S].出版地:出版者.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析出文献著者,出版年.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著责任人.专著题名.出版地:出版者,起止页码.
专利——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号[P/文献载体标识].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或[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网络文献——著者,更新或修改日期或[引用日期].题名[文献类型标识/OL].获取和访问路径.
当著者不多于3人时,必须全部著录,不能省略。3人以上时,只著录前3人,后加“等”。版本项除第1版一律不著录外,必须著录。著录非上述类型的参考文献时,请尽量详细列出引文的载体、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等信息。
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协作成果应征得成果所有者的同意,严禁侵权和泄密。
2.8 英文摘要:作者提供500字左右的英文摘要或由本刊编辑部代译。
2.9 作者简介:格式为:作者名(出生年— ),性别,职称,学位,主要从事的专业工作,E-mail。
3 注意事项
3.1 文稿请勿一稿多投,务请提供联系人的真实姓名、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和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若有变更请及时告知,以便联系及论文刊用后邮寄样刊与稿酬。
3.2 基金资助项目请注明项目的来源、名称、编号。
3.3 本刊编辑部必要时可对文稿作适当删改,如不可修改,应事先申明。稿件审理、录用情况,作者可登录本刊网站,或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查询。未录用的稿件,作者可自行处理。
3.4 本刊经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批准为公开发行,并通过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向国外发行。来稿一经刊用,均付稿酬(含上述数字化期刊网上所有与该文相关的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并向第一作者赠送当期《地质学刊》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