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时间:2023-11-07 17:17:32

1.jpg

《凯里学院学报》是贵州省教育厅主管、凯里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于1983年创刊,曾用刊名《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学校升本后更名为《凯里学院学报》,并沿用至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按照教育类科研期刊要求,主要反映高校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和中学教育与各科教学的科研成果,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繁荣。”竭诚欢迎国内外广大科研工作者赐稿,投稿及稿件查询请登陆本刊网站进入“作者投稿系统”操作。 

    一、投稿注意事项

    1.本刊已启用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作者可以通过输入本刊网址,点击“作者投稿系统”进入网上投稿系统,注册相关信息即可完成投稿,投稿成功后可及时追踪稿件处理情况。  

    2.来稿篇幅一般以8000字以上为宜。

    3.请勿一稿多投,因一稿多投造成不良后果的由作者自负。 

    4.有基金资助的论文,请注明项目名称和编号。

    5.对采用的稿件,本刊在作者自愿的情况下,可对稿件作技术处理和编辑加工,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

    6.本刊已加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台湾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等网络电子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收录,请提前声明,否则视为同意,文责自负。  

    二、关于严肃学风的要求  

    学术论文的撰写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每位作者必须以科学为指导,遵守学术规范,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和学术著述的写作。为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严禁学术抄袭,本刊特作出下列规定:

    1.编辑部不受理没有任何参考文献或其他任何引用、注释等信息标识的稿件。

    2.论文撰写中严禁出现下列行为:

    (1)直接成句、成段地引用他人著述的观点、材料或数据,不加引号,且不详细注明他人姓名或不引著出处;  

    (2)间接引用他人著述的重要观点、材料或数据,而未有任何文字提及他人姓名或著述;

    (3)引用他人著述的重要观点、材料或数据,故意注明不重要的相关文献,有意略去实质性引用文献;

    (4)从网上下载多篇文章,进行剪辑拼凑;

    (5)文章中有1∕3篇幅直接引用他人著述的材料、数据或观点,而且全文没有自己的新材料、新数据或新观点,没有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新角度,没有任何创新,属于抄袭。

    凡有上述行为的稿件,一经查实,编辑部将对其进行严肃批评,取消其投稿。下列行为属不严谨、不规范现象:

    (1)实质上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观点、材料、数据,不用引号,不在引用处加标识,只在文后参考文献中笼统提及。

    (2)引用报刊文章,不注明篇名、作者,或载文(含新闻、消息)报刊日期(年月日)日期,而是在文中用“据《XX日报》报道”、“据电视报道”、“据说”、“据报道”、“据调查”、“据了解”等笼统、模糊的语句表述。对上述现象,编辑部将一律退稿,重新规范后方可受理。  

   三、辅文的撰写要求及格式

   学术稿件除正文外,还须有相关辅文,即: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注释、参考文献等,请勿缺项。其基本写法必须规范。 

    1.摘要。摘要是简括论文主要内容的、具有独立性的短文,可以说是文章思想内容或基本观点的缩写。写摘要既是为文献检索打基础,也是为了计算机储存的需要。它可使读者无须阅读正文就可快速地获得论文的基本信息,并决定是否有必要花较长时间去阅读全文。这就要求摘要是简明的、准确的和规范的,否则不仅影响读者对原作的了解,还可能引起误导。因此,摘要的撰写应做到如下几点:

    (1)客观性。摘要应围绕论文中提出的新观点、新方法、新论证、新结论等进行概括和提炼,可包括研究目的、主要方法、结果和结论,但不能涉及该文以外的内容和结论。它必须是原文忠实的反映,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它虽然以第三人称的口气写成,但不能加上第三者的评述性文字,更不应该加上阅读后的感受等。有些作者生怕人家忽视他的文章,总爱加上一两句此文如何如何好的评语。这是不允许的,也是作者不该有的陋习。其实,文章的优劣美丑,读者看后自然清楚,用不着自我标榜。

    (2)简洁性。摘要是正文的浓缩,篇幅要短,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最好不要超过300字。如果论文不长,还可以写得更短一些。摘要没必要使用“本文”、“笔者认为”等词语,因为这个摘要毫无疑问就是“本文”的,所反映的也就是作者的观点和看法,绝不可能会使人误解到是指别的文章,是别人的观点,没必要再多此一举。应尽可能地用最简洁的、凝练的文字概括出全文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在写作时要讲究语言的锤炼,做到一字一句都认真推敲、斟酌,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删掉。当然,在讲究简洁性的同时,也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不能一味地为了简洁而采用非标准化非公知性的缩略语和符号等,要使用规范化、标准化的词语(包括地名、机构名和人名)和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等。

    (3)完整性。摘要的内容一般包括论题、观点、方法、结论等方面,重点是论题、观点和结论。它不应是原文摘录出来的几句话的简单拼凑,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而应是语义连贯、文字畅通、自成一体的一篇独立短文,并且尽量与原文文体风格保持一致。可采用报道性、指示性和报道—指示性文摘的格式撰写。其结构要严谨,一般不分段落。  

    2.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便于给文献做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文章选3—6个,中间用分号隔开。要注意关键词是用来检索和索引的,因此应易于计算机的技术处理,同时又必须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标引关键词时,应尽可能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选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或词组。  

    3.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也称“小传”,是对作者的身份等的简要说明。撰写作者简介一是为了宣传作者,扩大其影响;二是有助于读者了解作者,一般来说在了解作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再读其作品,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三是可以避免同名同姓引起的误解,也有利于作者著作权的保护。本刊要求作者简介应包含的内容为: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位(学士及以下可不写),单位及职称,研究方向。 

    4.注释。注释,顾名思义,即是解释字句的文字,也称注解。注释的种类很多,有交代资料来源、引文出处的,有解释名词术语和外文的,有补充正文内容和订正事实的,还有评论性和勘校性的。在学术论文中,其第一种作用即“交代资料来源、引文出处”虽已为参考文献替代,但引用非公开发行的文献资料仍是注释的内容。在学术期刊中,注释往往多用于对文章的某个字、词或一段话进行解释、说明。注释有旁注、尾注、脚注等,本刊主要采用尾注。   

   尾注因放在文章之后而得名,又叫篇后注。尾注符号从①开始,用小圈号如①②③标示,上标。注码写在正文中需要注释的地方。如注一字、一词,注码应紧接在所注字词后面;注全句,有引号的紧跟引号标注,无引号则注码写在句号外(参考文献的标引也如此)。如凯里学院《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年第2期吴才茂《清代清水江流域的“民治”与“法治”——以契约文书为中心》一文的两条注释:      

    ①天柱《李氏族谱》卷一《家训》,光绪八年刻本。  

    ②参见光绪七年大冲《遵断碑记》,碑立贵州省天柱县坌处镇大冲村回龙庵门前,笔者于2011年8月21日田野调查时抄录。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为指明自己的论据和数据出处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它虽然列在正文之外,但它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作者严肃的科学态度的依据。

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是作者为撰写科研论文而亲自阅读过的文献,与论文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文献,不应作为参考文献列入。  

   (2)所引文献必须是公开正式出版的,非公开正式出版的文献资料只能在正文中以注释(本刊用尾注)等形式出现。   

     参考文献的标准著录格式 

     著作类的格式为:[序号]作者.著作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如:

     [1]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  

     [2]昂温G,昂温 P 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118.  

     [3]马克思.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札记[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05.  

    期刊类的格式为:[序号]作者.文章名[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如:   

     [1]刘宗碧.马克思“财富的主体本质”理论的论证和对黑格尔辩证法扬弃的关联[J].凯里学院学报,2012,30(5):1-5.    

     [2]吴才茂.清代清水江流域的“民治”与“法治”——以契约文书为中心[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5(2):26-33.

    (3)报纸类的格式为:[序号]作者.文章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如:   

    [1]傅安辉.一席原生态诗词文化大餐——喜读《原生态黔东南诗词选》[N].黔东南日报,2008-12-5(05).   

   (4)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的格式为:[序号]文章作者.文章题名[C]//文集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从论文集中析出(中图分类号为[C]),如:  

    [1]吴小甫.中国新币制之检讨[C]//货币政策研究会.中国货币问题论丛.1936:310.   

    一种是从著作中析出(中图分类号为[M]),如:  

   [1]陈寿.王粲传[M]//刘明良.六朝散文.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85-88.   

   (5)电子文献的格式为:[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如:   

     [1]熊人宽.评《西周楚国初封及迁移原因解》[EB/OL].(2014-03-22)[2014-04-22]http://www.pkucn.com/thread-300330-1-1.html   

    参考文献在文中的标引格式  

    本刊采用的是“顺序编码”制,即按文章正文部分(包括图、表及其说明)所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其标注方法如下:

   (1)在引文后标注参考文献的序号,使用小方括号,以上标形式(右上角)置于引文后。如《凯里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刘宗碧《中国近代文化发展问题及其论争的学理辨识》一文的标注[2]:

     ……其实质上已经发生了思想观念甚至思维方式的改造和改变。[2]   

    (2)若文中几处引自同一文献,则用同一序号标注,若虽为同一文献但不同页码则可在同一序号的小方括号后标出页码。如《凯里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刘宗碧《中国近代文化发展问题及其论争的学理辨识》一文的标注[3]:  

    马克思在《宣言》中说过:“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成、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取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哪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3]276   

    马克思说过:“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3]73

   (3)参考文献的序号应按先后顺序排位,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应与文中的序号一致。  

   (4)标注参考文献要准确区分注释和参考文献。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在正文中用数字加圆圈按先后次序上标标注(如①、②),并与文后的排序一致。参考文献是写作论文时所引用的公开出版的文献,在正文中用数字加方括号按先后次序上标标注(如[1]、[2]),并与文后的排序一致。引文、数据必须标明出处。  

    此外,参考文献标引的不仅仅是直接引文,文中某个提法或某句话若参考了哪本书或文章,也标注为参考文献。   

    四、论文行文基本格式  

    论文行文基本格式按论文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编、论文摘要、论文关键词、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论文正文、参考文献等顺序排列,作者简介(包含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放置于首页底部,用短线与正文隔开。举例如下:

    1.论文标题 ……→中国近代文化发展问题及其论争的学理辨识(居中,黑体,小二号)

    2.作者姓名 ……………→刘宗碧(居中,仿宋体,四号,加粗)

    3.作者单位 …→ (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居中,宋体,小四号)

    4.摘 要 ……→摘要(黑体,五号):中国近代文化急剧变化,表层上形成了两种矛盾,一是“中西之争”,二是“古今之争”,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这两种关系的视野来讨论中国近代文化问题。不过,最近清华大学教授秦晖在“中西之争”中提出了“文化之别”与“制度之别”的不同选择论点,指认近代文化发展的实质是“制度之别”的选择问题,这是很有见地的。但是,现实上,“制度之别”的选择并不是撇开了“文化之别”单纯地发生的。实际上,“制度之别”的选择蕴含于“文化之别”的选择之中并形成了“西化”与“近代化”的关系,它是近代中国文化矛盾的核心。但人们因局限于“中西之争”,从而辨不出“西化”与“近代化”的关系及其与“中西之争”、“古今之争”的区别,进而也辨不清“西化”与“近代化”的这一关系作为问题的存在,并在实际的论述上往往把“近代化”归结于“西化”去理解,出现理论盲点。诚然,近代文化发展存在着“中西之争”、“古今之争”的不同层面,但二者综合而形成的矛盾是“西化”与“近代化”的关系问题。而基于这一视野对近代文化问题进行科学认识,不是把“现代化”归结于“西化”去理解,只能是相反,这样才能正确辨清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问题和实质。(楷体,五号)

    5.关键词 ……→关键词(黑体,五号):近代中国;文化发展问题;矛盾关系;学理辨识(楷体,五号)

    6.英文标题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ulture and Arguments of theoretical identification(第6—10项英文统一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7.作者姓名拼音…………→LIU Zong-bi

    8.单位英文地址…→(Kaili University, Kaili, Guizhou, 556011, China)

    9.英文摘要 …→Abstract:Chinese modern culture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surface layer formed on the two contradictory, Chinese and Western dispute ", the second is the struggle of ancient and modern, has long been accustomed to this vision of the two kinds of relationships to discuss cultural issues in Modern China. Recently, however, Tsinghua University Professor Qin Hui Chinese and Western dispute the culture of the other "and" the different choice of the system of the other arguments, to identify the subs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ulture is the choice of the system of the other, is very insightful. However, in reality, the "system of the other choice is not to put aside the" culture do not simply happen. In fact, the choice of the system of the other and formed a relationship of "Westernization" and "Modern Times" contains the culture of the other choice, which is the core of modern Chines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But it is limited to the disput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which did not recogn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sternization" and "Modern Time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sput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ncient and modern battle ", and thus also warn't" Westernization ""modernization" of this relationship as a problem exists, and often in actual discourse "Modern Times" due to the "Westernization" to understand, a theoretical blind spots. Inde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ulture there is a disput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ncient and modern,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dispute, but both integrated and formed contradiction is the ques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Westernization" and "Modern Times". Based on this vision,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s of modern culture, not the "modernization" due to the "Westernization" to understand, only the opposite, in order to correctly discer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ulture and substance.

    10.英文关键词…→Key words:Modern China; cultural development; contradictory relationship; academic recognition

    11.正文开篇 ………→近代中国文化的变化具有革命性,其发展具有复杂性的背景,其中之一是中西文化相遇,形成了一个多元冲突和交融的背景,产生了“中西之争”、“古今之争”的诸种纠结。“中西之争”是指“西化”和“反西化”的关系,“古今之争”则是指“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正文内容用宋体,一级标题用黑体,二级标题用楷体,三级以下标题用宋体,五号字)

    12.收稿日期 ……→收稿日期:2013-04-24(以脚注形式放置于首页底部)

    13.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ⅹ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XXX)(以脚注形式放置首页底部)

    14.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宗碧(1965—),男,贵州天柱人,凯里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化。(以脚注形式放置于首页底部)

    15.正文结束 …→……今天应超越文化问题上的“中西之争”这一传统论题,从“古今之争”的实质要求出发,正确辨清和处理“西化”与“近代化”关系,把“西化”归结于“近代化”去理解,这是把握近代文化问题的学理原则。

    1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黑体,五号):[1]……(文献内容用宋体,五号)

    17.联络方式→作者地址:XX省XX市XX区XX街XX号(邮编:XXXXXX)

                                  联系电话:XXXXXXXXXXX

                                  电子邮箱:XXXXX@XX.COM

    五、投稿还需要注意的问题

    1.稿件中台湾、香港、澳门名称使用问题  

    凡是涉及国际经济、政治等内容的稿件,台湾、香港、澳门的名称应注意使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字样;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并列举时,应加上“国家或地区”字样。涉及国内经济政治内容时,应使用全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不使用香港特区、澳门特区,以便与深圳特区、珠海特区等相区别。

    2.关于本刊稿件处理周期的问题  

    每篇稿件须经过编辑初审、专家二审、终审等程序,尤其送专家二审、终审需要一定时间。退回作者修改的稿件,还要专家复审。编辑部稿件多,人力有限,从登记受理到发出是否录用通知,整个周期至少需要一个月。若作者投稿一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可另投他刊。    

    3.关于领取样刊事宜

    凡是在我学报上发表了文章的作者,第一作者可以领取2本样刊;第二作者可以领取1本样刊。如作者需要更多样刊,可以来电来函向编辑部购买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上一篇:昆明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下一篇:开封大学学报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