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纳入4,129名疑病症患者及41,290名对照的研究得出了一个悖论:疑病症患者尽管普遍担心疾病和死亡,但随访期间的死亡风险却高于一般人群,无论是全因死亡(高69%)、自然原因死亡(高60%)还是非自然原因死亡(高143%)。
根据ICD-11,疑病症(6B23)患者存在持续的先占观念或恐惧,即自己可能罹患一个或多个严重的、进行性的或威胁生命的疾病。这种先占观念可以伴随以下任何一种形式:(1)反复或者过度进行与身体健康有关的行为,或(2)不恰当地回避与健康有关的活动。
一方面,一些疑病症患者的高频就医行为有助于早期发现重大疾病,进而降低死亡风险;另一方面,慢性焦虑本身即与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健康转归相关,且一部分疑病症患者可能因为过度焦虑而出现回避行为,以上均可能升高死亡风险。此前尚无研究专门探讨疑病症患者相比于一般人群的死亡风险。
研究简介
一项12月13日在线发表于JAMA Psychiatry.的队列研究中,瑞典研究者纳入了199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之间瑞典经ICD-10(F45.2)确诊的4,129名疑病症患者(女性56.7%,首次诊断中位年龄34.5岁),以及41,290名未罹患疑病症的匹配对照,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对两个队列的全因及特定原因死亡率进行了比较。
4,129名疑病症患者中,3,537人(85.7%)在一生中被诊断为至少一种其他精神障碍,主要为焦虑相关障碍及抑郁障碍,而这一比例在对照中仅为19.9%(P<.001)。如果将共病的诊断时间局限于首次诊断疑病症之前,则两组的这一比例分别为53.8%和12.2%(P < .001)。
随访期间,共有268名疑病症患者和1,761名匹配对照因各种原因死亡,粗死亡率分别为8.5/1000人年和5.5/1000人年。疑病症患者的平均(SD)死亡年龄较匹配对照显著更小(70.0 [16.8] 岁 vs. 75.1 [15.8] 岁;t = 4.81;P < .001)。
仅调整出生年月、性别及居住地因素(模型1)时,疑病症患者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风险较匹配对照高84%(HR, 1.84; 95%CI, 1.60-2.10);调整所有社会人口学变量(模型2)时,疑病症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较匹配对照高69%(HR, 1.69; 95% CI, 1.47-1.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调整所有社会人口学变量(模型2)时,无论是自然原因死亡(HR, 1.60; 95% CI, 1.38-1.85),还是非自然原因死亡(HR, 2.43; 95% CI, 1.61-3.68),疑病症患者的风险均显著高于匹配对照。其中,自然原因死亡风险的差异主要来自恶性肿瘤之外的原因,如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非自然死亡风险的差异主要来自自杀,疑病症患者的自杀死亡风险是对照的4倍以上(HR, 4.14; 95% CI, 2.44-7.03),但这一差异在调整抑郁和焦虑相关障碍后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
疑病症男性和女性患者的全因及特定原因死亡率总体相当。
结论
作者指出,上述结果得出了一个悖论,即疑病症患者尽管普遍担心疾病和死亡,但实际死亡风险却高于一般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观察到的大多数死亡可以归类为“可以预防的”,包括自杀。临床应意识到疑病症患者存在自杀死亡的风险,尤其是有抑郁焦虑病史的患者。
文献索引:Mataix-Cols D, Isomura K, Sidorchuk A, et al.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mong Individuals With Hypochondriasis. JAMA Psychiatry. 2023 Dec 13.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23.4744IF: 25.8 Q1 .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8091000IF: 25.8 Q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