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广袤天地里,议论文写作宛如一座高耸的灯塔,指引着学生思想表达的方向。然而,当下这灯塔的光芒却有些许黯淡,因为中学生议论文写作陷入了一些困境,我们迫切需要让它回归质朴与理性,从虚浮的云端回到坚实的大地。
如今,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学生在立意上盲目求高求深,仿佛只有触及宇宙星辰般宏大的主题,文章才显价值。他们陷入一种误区,认为平凡的立意无法展现自己的才华,于是文章充斥着大而空的观点,看似高深,实则如泡沫般一触即破。就像谈论 “梦想”,不是从自身的追求出发,而是大谈人类的共同理想,却没有具体的支撑,显得空洞无物。
在语言运用方面,华丽辞藻的堆砌成了一种 “流行病”。学生们过度追求文字的华丽,将其当作文章的核心竞争力。他们把各种优美却空洞的词语拼凑在一起,使得文章就像一个外表奢华的礼盒,打开后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例如,为了描写春天,堆砌大量形容花朵的词汇,却忽略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让文章失去了灵魂。
同时,生硬地搬用高深的论证方法也是一大问题。学生们在未真正理解的情况下,将复杂的论证手段嵌入文中,导致逻辑混乱。就像一个新手厨师,拿着高级的厨具,却不知道如何烹饪出美味佳肴。他们在文中强行使用一些学术性的论证方式,却不能清晰地阐述观点之间的联系,使得文章读起来晦涩难懂,像是一团乱麻。
要改变这种现状,引导学生回归质朴与理性的写作,得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入手。以 “友谊” 为例,这是学生们都有切身体会的主题。在写议论文时,学生不能只是依赖名人名言和深奥的哲学理论。名人名言虽好,但如果只是简单罗列,就像用别人的零件拼凑自己的机器,无法运转。哲学理论若不能理解内化,就像穿不合身的衣服,行动不便。学生应该回忆和朋友在校园里的点滴:一起为班级比赛加油呐喊时的热血澎湃,因一道难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后的相视一笑,这些平凡而真实的经历才是议论文的血肉。
培养学生 “如何写论文” 的正确思路至关重要。首先是培养问题意识,中学生的生活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无数可挖掘的问题。比如校服问题,它看似简单,实则影响着学生的校园生活体验。有的校服款式古板,让青春洋溢的学生们感觉被束缚,失去了展现个性的机会;有的校服材质粗糙,在运动时摩擦皮肤,给学生带来不适。再看课间休息时间,过短的课间让学生们像绷紧的弓弦,来不及放松就又要投入下一节课,长期如此会影响学习效率。
发现问题后,收集资料是关键。资料来源广泛,不必局限于高深学术著作。学生可以设计问卷,问题要简单明了,涉及校服的颜色、款式喜好,课间休息时间的满意度等。问卷可在课间、食堂等学生聚集的地方发放,广泛收集同学们的意见。还可以采访老师和家长,老师能从教育管理角度看待校服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家长则更关注孩子穿着的舒适度和课间休息对健康的作用。这些不同视角的资料如同拼图碎片,能拼凑出问题的全貌。
分析问题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因果关系是重要方法,以校服问题为例,分析款式不受欢迎的原因,是设计不符合青少年审美,还是没有考虑到不同体型学生的需求。对比不同学校的校服,有的学校校服融入时尚元素,受到学生喜爱,这就是通过对比找到的差异。通过这种分析,能深入挖掘问题本质,为提出解决方案奠定基础。
对于校服和课间休息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写作的重要部分。对于校服,可以建议学校在设计时举办校服设计比赛,让学生参与其中,将优秀设计元素融入校服;选择柔软舒适、透气的面料。对于课间休息,可以提议适当延长时间,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踢毽子等,让学生放松身心。这些方案要切实可行,避免纸上谈兵。
教师在引导学生回归质朴与理性写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教师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就像为鸟儿创造广阔天空,让学生自由表达想法。不能因为想法幼稚就否定,每个伟大思想都从萌芽开始。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议论文思路和初稿。在讨论中,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思维碰撞出火花。有的学生从生活细节出发,有的从学科知识关联思考,这种交流能完善文章构思,避免个体思维局限。
评价体系也需要改变。不能仅以立意高大上和语言华丽评判文章好坏。要注重文章逻辑性,看论据是否合理有说服力,对问题分析是否深入。一篇用朴素语言阐述校园垃圾分类问题,从自身观察和实践出发,分析垃圾产生原因和分类方法的文章,比堆砌辞藻却无实质内容的文章更有价值。就像评价建筑,外观美不是唯一标准,结构稳固、功能实用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