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同一场奇妙的旅行,而教学策略就像是指引方向的罗盘,为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提供保障。合适的教学策略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为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了解几种重要的语文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策略能巧妙地将抽象的语文知识与生动鲜活的情境相融合。以古诗词教学为例,借助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将诗词描绘的画面呈现在大屏幕上。当讲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时,那广袤沙漠中孤直的狼烟、黄河尽头浑圆的落日画面映入学生眼帘,学生仿佛瞬间置身于边塞之地。角色扮演也是情境教学的有效方法,在教授《木兰诗》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木兰、家人、战友等角色。为了演好角色,学生们会认真研读文本,体会角色情感。经过这样的活动,木兰替父从军的复杂情感和巾帼英雄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变得鲜活起来,他们不再机械背诵诗词,而是真正走进诗词情境,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教师在实践情境教学过程中,可以深入研究,把创设情境的方法、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等内容整理成学术论文。若对研究成果有信心,还可以通过教育类杂志的投稿通道将论文发表,让更多同行了解情境教学的妙处。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自主探究能力效果显著。教师分组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等因素。在学习语文课文时,不同小组可承担不同任务。比如学习某篇小说,有的小组负责分析人物形象,通过研究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挖掘性格特点;有的小组剖析文章主题,从故事背景、情节发展等角度探寻核心思想;还有的小组研究写作手法,如叙事顺序、伏笔运用、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等。各小组完成任务后汇报交流,学生能从其他小组获得不同视角和见解,拓宽思维。教师可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深入研究,如优化小组组合、引导小组讨论等内容。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发表对教育界很有价值,写论文时要注意收集数据,如小组合作前后学生成绩变化、课堂参与度对比等,使论文更有说服力,通过合适渠道与更多教育工作者分享,探索更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
问题引导教学策略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的质量影响学生思考深度。以《孔乙己》教学为例,教师提出 “孔乙己的长衫代表了什么?” 这看似简单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对孔乙己身份、思想的深入思考,长衫象征着他读书人的身份,在时代变迁中却格格不入,背后是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和社会阶层的隔阂。“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这个问题能让学生从旁人的嬉笑、冷漠中看到冷漠麻木的社会环境。从教学研究角度看,问题引导策略大有可为。教师可从问题设计入手,思考怎样的问题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又有挑战性,针对不同年龄段、学习层次的学生如何调整问题难度和切入点,提问时机也需精心安排,问题层次要分明,从浅层次理解到深层次探究,逐步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教师可将设计问题的思路、教学中运用策略的实际效果等写成学术论文,若想成果传播,可通过期刊发表,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问题引导策略对学生理解文本、提升思维能力的作用,论文会更有价值。
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作用不可忽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写作手法、结构安排等,然后让学生模仿写作。比如学习《背影》后,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对父亲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 等细节描写,体会其对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写关于亲情的记叙文,鼓励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亲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理解,也提高了写作能力。教师可针对读写结合实践情况展开研究,如不同文体读写结合方式的差异,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阅读教学后引导学生写作的重点和方法如何调整,同时关注读写结合对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数据,如作文成绩提高幅度、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情况等。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后,无论是在学术领域交流还是与同行分享,都能使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得到更广泛应用和推广,从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让更多学生受益,也能为其他教师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促进语文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