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今天把其具体计算方法展示给大家学习
一、确定时间周期
影响因子通常按年度计算,统计特定年份(设为年)的影响因子时,会涉及到之前两年(年和年)的数据。例如计算 2024 年的影响因子,就以 2022 年和 2023 年为数据采集时间段。
二、统计论文数据
可引用论文数量统计:
针对目标期刊在年和年所发表的所有论文进行梳理。在 Web of Science 等权威数据库中,将论文类型进行区分,只计算被归类为 “Article(研究论文)”“Review(综述文章)” 以及 “Proceedings Paper(会议论文,在某些情况下符合要求的)” 等可引用的论文数量。例如,某期刊在 2022 年发表了上述类型的论文共 150 篇,
在 2023 年发表了 180 篇。那么在这两年期间该期刊总共发表的可引用论文数篇。
三、统计引用数据
引用次数统计:
计算上述在年和年所发表的可引用论文在年(即计算影响因子的目标年份)被引用的总次数。例如,这 330 篇论文在 2024 年总共被引用了 2310 次,设总引用次数为次。
四、计算影响因子
计算公式:
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为。将上述例子中的数据代入公式,即。这意味着该期刊在 2024 年的影响因子为 7,表示该期刊在 2022 - 2023 年期间发表的论文在 2024 年平均每篇被引用 7 次。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数据库在统计论文类型和引用数据时可能存在细微差异,但总体的计算原理和框架是相似的。此外,影响因子只是衡量期刊影响力的一个指标,不能完全代表期刊的质量或一篇论文的价值,在评估学术成果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