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问题不明确
描述:论文没有清晰地提出一个具体的、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问题过于宽泛、模糊或者包含多个不相关的问题,导致读者难以理解研究的核心焦点。例如,“研究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这样的问题就太宽泛,没有明确具体是教育的哪个方面对社会的何种影响。
后果:后续的研究内容和方法选择可能会缺乏针对性,研究过程容易散漫无章,最终的结论也可能无法有效回答任何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文献综述缺失或不足
描述:没有对前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或者只是简单提及了少数几篇文献,没有全面涵盖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理论和方法。例如,在研究人工智能算法的改进时,只引用了近期同实验室的两篇论文,忽略了领域内经典的和其他重要的相关研究。
后果:难以体现研究的创新性,因为不清楚自己的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处于何种位置。可能会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工作,或者使用已经被证明不适用的方法。
文献综述未与研究问题衔接
描述:文献综述部分和研究问题像是两个独立的部分,没有建立起明确的关联。文献综述只是简单罗列前人研究,没有说明这些研究如何为自己的研究问题提供背景、启示或者对比。例如,在文献综述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但在提出研究问题(如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时,没有说明这些管理模式与数字化转型和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
后果:读者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当前的研究,研究的必要性和创新性难以凸显,整个论文的逻辑连贯性被破坏。
理论框架不清晰或未构建
描述:在需要理论支持的研究中,没有明确阐述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或者构建的理论框架逻辑混乱。例如,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没有说明是基于何种消费者行为理论(如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或者在构建自己的理论模型时,变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基本的逻辑和学术规范。
后果:研究缺乏坚实的理论根基,导致研究方法的选择可能不合理,研究结果难以在理论层面进行有效解释,结论的说服力大打折扣。
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不匹配
描述:选择的研究方法不能有效地回答研究问题。例如,研究问题是探究某种心理现象的深层原因,但采用的方法只是简单的问卷调查,无法深入挖掘心理层面的因素;或者研究一个具有动态变化的社会现象,却没有采用适合的纵向研究方法。
后果:得到的数据和结果可能无法准确地解决研究问题,使研究失去价值,就像用错了工具去修理机器,无法达到预期的修理效果。
研究方法阐述不详细
描述:对研究方法的介绍过于简略,读者无法清楚地了解研究是如何进行的。例如,在实验研究中,没有详细说明实验设计(如样本选择、变量控制、实验分组等)、实验过程和实验工具;在质性研究中,没有说明资料收集的方式(如访谈的问题设计、观察的范围和内容等)和分析方法。
后果:研究的可信度受到质疑,因为读者无法判断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也难以重复该研究来验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