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认为引用内容不会被查重
背景:很多学生以为只要正确引用文献就不会被计入重复率。然而,大部分查重系统是会对引用部分进行检测的。
解释:引用的内容如果格式不正确,比如缺少引用标注,或者引用篇幅过多(有的学校规定引用部分不能超过论文总字数的一定比例,如 30%),都会被判定为抄袭。例如,直接从一篇文献中摘抄大段内容,即使添加了引用标注,但超过规定比例,仍会拉高重复率。
误区二:查重只查正文部分
背景:有些学生认为查重系统只会检查论文的主体内容,从而忽略了其他部分。
解释:一般情况下,论文的标题、摘要、致谢、参考文献等部分也会被查重系统纳入检测范围。比如,有些论文的标题可能和其他已发表论文的标题相似,摘要部分如果复制了他人研究成果的表述方式,同样会被认定存在重复内容。
误区三:使用多个查重系统结果就会更准确
背景:学生希望通过使用多种不同的查重系统来获取更精准的重复率。
解释:不同的查重系统其数据库和算法是不同的。例如,知网主要收录的是中文期刊、学位论文等资源;万方数据库的资源构成与知网有差异。所以使用多个系统检测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且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并且学校一般会指定使用某个查重系统,应以学校指定的系统为准。
误区四:自己写的内容就不会重复
背景:学生自信自己独立创作的内容不会出现重复问题。
解释:有时候自己的观点可能和前人研究在表述上无意地相似。因为学术研究有一定的规范和常用词汇,有可能在描述方法、研究目的等方面出现重合。比如在理工科论文中,对实验步骤的描述可能会因为行业通用的实验方法而产生相似的语句。
误区五:把文字换成图片就可以避免查重
背景:部分学生认为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图片,查重系统就无法检测。
解释:目前一些高级的查重系统能够识别图片中的文字内容,并且把文字换成图片这种方式会影响论文的排版和整体质量。另外,有些学校规定论文中不能大量使用图片来代替文字表述内容。
误区六:查重率越低越好
背景:学生通常认为论文重复率越低越能体现自己论文的原创性。
解释:过低的重复率可能意味着引用文献不足,或者对已有研究的参考不够充分。在学术研究中,适当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是必要的。例如,在人文社科领域的论文,如果重复率低于 5%,可能就没有充分借鉴已有的学术观点,使得论文缺乏学术深度和依据。
误区七:随意拼凑论文不会被发现
背景:有些学生企图通过拼凑不同文献的内容来完成论文。
解释:查重系统能够检测出拼凑的痕迹。这些拼凑的内容虽然来自不同的文献,但系统会识别出段落之间逻辑不连贯、风格不一致等问题。而且从学术道德的角度看,这种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
误区八:认为修改几个字或者词语就可以降低重复率
背景:学生简单地认为只要替换掉几个相同的字或者词语,就能够避开查重。
解释:现在的查重系统很智能,能够识别语义。如果只是简单地替换词语,如把 “研究” 换成 “探究”,而句子结构和其他大部分内容不变,仍然会被判定为重复。有效的降重方法应该是通过调整句子结构、改变表达方式等多种方式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