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盲审后的意见修改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篇 一
时间:2024-12-23 14:36:56

论文盲审后的意见修改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篇 一.jpg

问题 1:盲审专家指出文献综述未突出重点,只是简单罗列文献,如何改进?

回答:在整理文献时,不能仅仅按照时间顺序或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罗列。要对文献进行分类和主题归纳。例如,在研究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发展的文献综述中,可将文献分为基础材料研究类、电池性能提升类、安全性研究类、商业化应用类等主题板块。然后,在每个板块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文献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其研究的创新点、方法以及对该领域的主要贡献。比如,在电池性能提升类中,重点介绍某篇提出新型电极材料合成方法的文献,阐述其如何通过独特的材料结构设计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并结合数据说明该方法相较于传统方法使能量密度提升了 30%(数据支撑)。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文献综述有清晰的逻辑架构和重点内容,而不是一盘散沙般的简单罗列。

问题 2:如果盲审意见提到文献综述缺乏批判性分析,该怎么办?

回答:对于每一篇引用的文献,都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以研究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效果影响的文献综述为例,当引用一篇关于在线教学平台提高学生成绩的文献时,不仅要阐述其研究成果,还要分析其研究的局限性。比如,该研究可能仅在特定地区或特定年龄段学生中进行,样本的局限性可能影响结论的普遍性;或者研究方法上可能存在未控制好的干扰变量,如学生家庭网络环境差异未被充分考虑。通过这样的批判性分析,指出前人研究的不足,从而引出自己研究的必要性和创新点,如本研究将扩大样本范围并采用更严格的实验设计来弥补这些不足。

问题 3:盲审专家认为文献综述与研究主题的关联性不强,如何调整?

回答:重新审视每一篇文献与研究主题的契合度。比如在研究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预测中的应用时,如果文献综述中包含了很多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诊断方面的文献,就明显偏离主题。要精准筛选与金融风险预测相关的人工智能文献,如机器学习算法在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文献、深度学习模型对股票市场波动预测的研究等。对于每一篇保留的文献,在阐述时要紧密围绕其对金融风险预测的作用、提供的思路或方法,突出与研究主题的直接关联,使文献综述成为研究主题的有力支撑。

问题 4:论文的研究方法部分被批评为描述不够详细,无法让人判断其科学性,怎么修改?

回答:如果采用的是实证研究方法,要详细描述数据收集的具体过程。例如,在市场调研研究中,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标准(如年龄范围、地域分布、职业类型等)、抽样方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以及样本数量的确定依据(根据统计功效分析确定最小样本量)。对于数据收集工具,如问卷的设计过程,包括问题的类型(选择题、简答题等)、问题的来源(参考相关理论或前人研究)、问卷的预测试及信效度检验结果(如通过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 Cronbach's α 检验,α 值达到 0.8 表明问卷具有较高信度)。如果是实验研究,要详细说明实验设计类型(如单因素实验、多因素实验)、实验变量的操作定义(如何控制自变量、如何测量因变量)、实验的实施步骤(包括实验环境设置、实验对象的分组与处理顺序等),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问题 5:盲审意见指出研究方法未说明选择的合理性,如何完善?

回答:在阐述研究方法时,要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而不是其他方法。例如,在研究企业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时,如果采用问卷调查法,要说明相比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样本数据,便于进行统计分析,而且可以保证一定的匿名性,使员工更愿意真实表达想法。同时,如果结合了其他方法,如案例分析法,要说明案例选择的依据,如选择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如行业龙头企业或在某方面有独特创新的企业),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深入挖掘企业内部具体的管理实践和文化因素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与问卷调查法相互补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全面探究研究问题,从而体现研究方法选择的合理性。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上一篇:论文盲审后的意见修改 结果与讨论篇 二

下一篇:如何让论文更符合盲审专家的口味